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质量工程 >> 一流专业 >> 正文

汉语言文学

作者:时间:2022-04-16 点击数:

汉语言文学专业简介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我校最早设置的专业之一。1958年,专业开始招生。2006年,获批内蒙古自治区首批品牌专业。2009年,成为首批本科招生专业。2013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20年,获批自治区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次年,又申报了“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被评为自治区线上一流课程。同时,学校以本专业牵头,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

一、专业成长与社会贡献

建校之初,汉语言文学专业仅有10名教师,办学条件非常简陋,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孙继善、戴家鸿、王翠玲等)、厦门大学(林益新)、陕西师范大学(孟克勤)等高校的一批支边教师,默默奉献,为专业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高考恢复后,本专业前三届毕业生留校任教的多达17人,他们和自己的老师一道,为内蒙古培养了一届又一届“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基础教育师资。

汉语言文学专业经历了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相结合、学历教育与继续教育相结合、社会招生与成人招生相结合的培养过程,全方位服务地方需求。1982—1988年间,招收成人学生272名;承担了阿拉善盟、锡林郭勒盟等边疆盟市和乌兰察布盟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四子王旗等边境旗县的师资定向培养任务。从1972年至2003年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结束,共培养基础教育教师2208人,全部进入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中小学任教。

二、专业建设与培养成效

2017年,国家开始推动师范专业认证工作,专业重修人才培养方案,聚焦目标达成,实施课程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专业服务基础教育的能力,形成了人才培养面向实际、教学研究关注实用、社会服务讲求实效的“三实”培养体系,建设了“教学法课程群” “桥梁课程群”。

汉语言文学专业面向岗位需求制定教育实践课程目标,不断优化“三习”实践教学体系。实施手拉手“实习+见习”模式,将“三习贯通”创新为“四习循环”,构建了“一践行三学会”的实践养成体系。

专业还开辟第二课堂,组织“读—讲—练—赛”四位一体促学活动,搭建综合育人平台,加强学生能力培养。

2013年以来,汉语言文学专业985名毕业生中,852人在内蒙古自治区内就业,79%从事教师职业,内蒙古各盟市基础教育教师队伍中均有本专业毕业生。

三、专业规划与发展愿景

《教育部nba直播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指出:要 “建设一流师范院校和一流师范专业”,“培养造就一批教育情怀深厚、专业基础扎实、勇于创新教学、善于综合育人和具有终身学习发展能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中小学教师。乌兰察布十四五期间,将“实施教师素质能力提升计划、优质教师储备计划”,汉语言文学专业将遵循《意见》要求,适应地方教育发展需求,继续发扬吃苦耐劳、勇往直前的“蒙古马”精神,以师范类专业认证为抓手,砥砺深耕,持续改进,走好师范立校兴校强校之路,按明日之师的要求,做好今日之培养,将专业创新发展与社会需求对接,让专业成为守正创新的引领者;将教师学科研究与基础教育关联,让教师成为基础教育的参与者;将学生学科素养与教学能力融合,让学生成为职业素养的卓越者。

地址: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工农北路59号

邮编:01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