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教育教学>>课程建设>>正文

植物学精品课程总结

2017年08月28日 08:31  点击:[]

一、《植物学》精品课程的基本情况

《植物学》是我校建校初期就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该课程的建设更加趋于成熟、完善。特别是2012年生物系成立后,此课程更是生物系本科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之一。2015年《植物学》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

二、《植物学》精品课程的特色

1.理论联系实际。

在教学中,近年理论课时不断缩减,所以授课内容要精练,选择主要内容, 还兼顾系统完整性。实验课时增加,要调整实验的内容,加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调动学生的主体性。熟悉使用工具书,在掌握基本的知识后,训练通过检索表或网络检索未知植物。

2.教学手段先进。

充分利用现代代网络手段,全部使用多媒体PPT课件,用照像和录影的数码设备,充分收集网上大量植物图片,以补充现实植物种类不足的缺憾。已建成植物学网络课程、植物学试题库、校园植物图库网站。极大地方便了学生的学习和掌握。

3.内容与时俱进。

通过学习植物学知识,提高爱护植物和保护环境意识。

三、《植物学》精品课程建设及成效

1.教学文件及教学档案

(1)教学大纲

根据学校发展的要求,不断对教学计划进行修订,现行的教学大纲经过修订和教学实践,已经比较成熟和完善,符合我校教学的实际要求。

(2)教学内容

《植物学》内容既保证了教学体系的完整性,又能贴近生活,适合生物专业的需要。

(3)教学档案

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所有资料均按照精品课程的指标体系,分类整理存放,重点支撑材料除了有原件及复印件外,还进行了计算机扫描,使材料更具有直观性和真实性。

2.教材

全部课程要求使用国家规划教材,并不断更新。

植物形态解剖学:《植物学》上册,陆时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第二版。

植物系统分类学:《植物学》下册,吴国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第二版。

植物生理学:《植物生理学》,潘瑞炽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第六版。

植物形态解剖实验:《植物形态解剖实验》,周仪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08,第四版

植物分类学实验:《植物学实验指导》,王幼芳,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植物生理学实验: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张志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除了教材外,还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学校数字化图书馆的电子资料,指导学生查阅资料,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料,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有力地帮助。

3.教学方法与现代化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植物学》已经具备一套规范的教学实施计划,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结合实物、视频、多媒体等手段的教学模式。

(2)实践能力

《植物学》课分为课堂讲授和实验两部分,在理论讲授的同时,通过实验课加强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感性认识。

实验是衔接基础理论知识与生产、生活实践的最佳途径,视为教育中的重中之重。通过以实验为主的多种教学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强化科学研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理论和实验在同一学期,理论5周后,开始实验。除了课时规定的实验教学内容外,实验室积极进行开放实验教学,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独立进行实验研究,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实验内容安排上,按照科学、先进、典型、多样和实用的要求,精选实用内容,加强学生实验知识学习和基本操作训练,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设计、研究性实验。

(3)现代化教学手段

目前,教研室全体教员都掌握了多媒体制作电子教案的技术,并能熟练使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把原来枯燥、模糊的植物结构变得直观明了,便于记忆和理解,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4.师资队伍建设

(1)师资队伍结构基本合理、教学、科研水平较高

经过近些年的不懈努力,《植物学》课程小组形成了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课程带头人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

课程负责人任琴被评为自治区名师、获得第四届和第五届“华文杯”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设计指导教师奖

白雪获2016年被评为“教书育人”先进个人。

李慧君获第四届和第五届“华文杯”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设计指导教师奖。

(2)培养中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

1)利用学院资源,搞好青年教师的相关培训工作

教研室青年教师全部参加各种网络培训,并写出培训总结,通过培训,使他们教学理论和实践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2)积极参加各类教学比赛,不断提高执教水平

课程组全体教师积极参加学院举办的各类教学比赛,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4人5次获得学校 “优秀教案奖”。

3)严格日常教学管理,明确教师职责,落实各项教学制度

植物教研室一贯坚持各项制度,如:“周二教研室活动制度”、“青年教师导师制度”、“同行听评课制度”、 “作业全批全改制度”等。并自2012年开始教研室开展了“向课堂50分钟要质量”的活动,要求每一名教师上课前有教案、讲稿;期末有教学(课程)总结;年终有个人工作总结。全面、持续地把质量建设,贯穿在整个教学的全过程。

4)认真落实导师制度,全面培养青年教师的综合能力

生物系按照学院的统一要求,推出了青年教师导师制。按照列出的指导计划逐项进行有计划的实施,从最基本的听课、批改作业开始,对新教师能够涉及到的教学环节的所有内容进行指导。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尽量做到全面、准确、有针对性。按照制定的指导计划定期进行检查,开学后检查教学日历、教案、讲稿,中途抽查作业批改情况、期末检查考试质量分析、教学总结等。

5)提高学历(学位)层次,为学术科研工作发挥带头作用

2016年底聘任3名博士毕业生,植物学教研室分配1人。

5.教学改革研究

在《植物学》课程建设中,我们始终注意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研究,充分发挥教改项目研究贴近课堂的优势,丰富、完善教学方法。2年来,植物学课程组的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将自己的心得体会写成文章发表。在不同刊物上发表多篇教学改革文章。

四、《植物学》精品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1)实验课中现代化仪器的使用及综合性实验开出的问题

实验课是《植物学》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验证实验,还是综合实验,都需要仪器。目前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能够开出的综合性实验不多,主要原因是实验室的仪器严重不足。

(2)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活动的问题

经常性的学术交流基本没有,了解当今植物学的发展趋势和成果,只能是通过自家的电脑,今后学校应在这方面给予重视,提供资金或机会。

五、《植物学》精品课程今后建设目标

(1)通过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学环节、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要只在考前抓紧学习和复习,要注意养成良好的日常学风。注意培养学习方法、调动学习积极性。注意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2) 进一步完善《植物学》课程网络建设。《植物学》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与本课程有关的教学课件、文献资料、教学资料(包括教学大纲、教学日志、教学计划等)已经上网,但网络内容的更新速度,还不能满足日常教学的需要,课程组将不断丰富、更新现有网络教学材料,完善网络教学内容。

另外,目前的网络资源还没有完全与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有机结合起来,需进一步的完善。

(3) 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在目前师资队伍的基础上,通过继续引进高学历人才、专家型人才和鼓励教师攻读在职博士研究生、到地方重点大学进修等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的学历水平。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高水平的学术会议,努力将《植物学》的师资队伍建设成为具有学历层次高、业务素质精良、年龄结构和学缘结构合理、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强的教师队伍。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