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教育教学>>课程建设>>正文

《遗传学》课程建设规划

2017年08月24日 08:53  点击:[]

一、指导思想

《遗传学》是生命科学以及相关学科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为适应遗传学的快速发展,课程的建设以提高教学质量、人才培养水平和构建优质教学体系为根本目的,以规范课程教学体系为基础,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前提,以课程内容和教材建设为核心,以深化教学方法改革和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有计划、有目标、分阶段、分层次地开展课程建设工作,从而构建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方法手段多样的课程教学体系。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以达到促进教学、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课程基本情况

1.课程性质:遗传学是生物科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也是该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孟德尔分离、自由组合和摩尔根的连锁交换三大遗传规律,以及数量性状遗传、细胞质遗传、染色体畸变和基因突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生物体遗传与变异的规律,使学生获得遗传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技能。以便在研究中能进行基本的性状遗传规律的验证和分析,为进一步学习生命科学的相关课程奠定理论基础。通过遗传学的学习,使学生对遗传物质的本质、遗传物质的传递、遗传物质的变异等基本规律有比较全面的、系统的认识,并能应用其基本原理分析遗传学数据,解释遗传学现象,同时对遗传信息的表达与调控、基因工程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程设置:遗传学作为专业必修课程,是以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和生物统计学为基础开设的,是分子生物学的先修课程。因此遗传学课程应安排在第六学期,理论课时72学时(授课章节与学时分配如表1)。课程设置符合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课程内容全面、课程结构合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获得生物科学专业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

表1所讲授的章节与学时分配一览表

章 次

各 章 名 称

学 时

第一章

绪论

2

第二章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4

第三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

4

第四章

孟德尔遗传

10

第五章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4

第六章

染色体和连锁群

8

第七章

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分析

6

第八章

数量性状遗传

6

第九章

染色体畸变

6

第十章

基因突变

6

第十一章

细胞质遗传

6

第十二章

遗传与发育

4

第十三章

进化和群体遗传

6

总学时合计

72

3.师资队伍

遗传学课程现有2名教师,主讲教师为本科学历,教授;实验教师为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讲师。

4.其他情况

《遗传学》首次开课时间是2012年9月,是生物系第一届本科专业2010级生物科学专业开设的课程。

三、课程建设目标

1.总目标

按照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并结合专业特点,从客观实际出发,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打造一流精品课程,不断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和创新,全面提升师资力量和教学实验室的建设水平,逐步实现遗传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使各种资源达到共享。探索出一条适合于本科生遗传性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新方法、新模式,为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培养创新型人才探索有益的经验,

2.具体目标

通过5年左右的时间,《遗传学》课程应达到以下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体系、教材体系、教学方法、实践教学体系进一步规范化、合理化;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包括主讲教师数量、职称、学历应合理配比;进一步加强教研、科研水平,做到以科研促教学;跟踪学科进展动态,交流教学经验。

四、课程建设内容

1.教学文件建设

教学的规范化管理主要包括:教学大纲、考试大纲、教案(包括电子教案)、教学工作量登记表、考试试卷、成绩登记册。其中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教案要根据本学科的发展以及本专业学生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不断完善并加以修订。

2.教师队伍建设

(1)在课程建设期间,落实一课双师制度,3年内引入一名青年教师,并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加强团队建设。

(2)优化教师结构,建立一个学历、年龄、职称结构相对合理、教学水平较高、教学效果较好、团结协作能力强的教学团队。

(3)任课教师能掌握本课程范围内学科前沿动态,具有一定教科研水平,在课程建设期间能够申请主持一项科研项目或教学研究项目。

3.教学内容建设

(1)按照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目标的要求,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在规定的课时内,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和体系上,做到前后衔接,以经典遗传学理论为载体,分步骤对《遗传学》课程体系和内容进行整改,构建一门既能够体现专业特色、又能传授遗传学基本知识的课程。

(2)为加强学生对遗传学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当多增开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3)及时把最新的教科研成果更新到教学当中。

(4)《遗传学》网站平台的建设。通过平台使学生能够自主在网上学习、讨论并与老师交流等。

4.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1)注重新的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应用,尝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灵活运用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潜能。

(2)课堂教学注重讲练结合,精讲多练,注重方法的归纳、整理,注意举一反三,实验教学注重综合性实验的设计。

(3)充分、恰当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多媒体课件研制与开发,采用多媒体配合适当的板书进行,发挥多种媒体的教学优势,取长补短,互容互利。

5.教学条件

(1)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应该加大实践教学内容。因此,要加强遗传学实验室的建设。

(2)与分子生物学、植物育种相结合,使学生从主观上认识、理解相关的遗传学知识。

6.合理选用教材

严格执行学校教材选用和评估制度,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实际选用国家规划教材和近年出版的新教材。

五、采取的措施

1.制度措施

(1)学校制定鼓励措施,调动教师参与教学质量工程的积极性,保证课程建设连续性。在教师晋升职称时,学校会优先考虑参与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的教师。

(2)定期进行教研室活动,集体备课,备课充分,常备常听,不断修订教案、改进教学方法加强辅导答疑等各个教学环节。

(3)制定教师相互听课、评课制度,督促教师认真备课,根据评课结果改进教学水平和能力。

(3)借助学校定期组织教师讲授公开示范课的机会,让教师积极参与,提高教学能力。

2.质量监控

(1)借助学校期初、期中教学检查,对教师的教学大纲、教学工作量登记表、教案、听课笔记、教研室活动记录、教学日志进行检查。

(2)任课教师认真填写教学日志、认真核对登记缺课学生名单。

(3)严格执行系里相关教学管理制度。

(4)每学期期末开展学生评教、教师评学和同行互评工作,了解教师教学效果。

(5)每年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调查学生对相关课程教学满意度。

3.经费保障

学校对于立项的校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予以立项资助。

4.其它措施

(1)努力提高任课教师学历层次。

支持青年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通过国内访问学者或自修方式进一步提高教学、科研水平,使整个师资队伍的素质更上一个台阶,整个团队的知识结构向高学历、高职称的趋势发展,打造一个知识结构和职称结构合理的梯队。

(2)坚持实施“传、帮、带”的青年教师培养模式,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老教师经常深入课堂听课,对青年教师的教学进行评议和指导,使青年教师的教学效果不断提高。

(3)要求青年教师每年读一本专业书籍,写出一篇读书笔记,编写一套完整规范的教学资料(教案、教师日历、多媒体课件等),撰写一篇教学研究论文,主持或参与一项校级以上教改或科研课题。

(4)积极支持中青年教师参加国内学术研讨会,学习各地先进的教学经验,不断地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经过老师们的不懈努力,遗传学课程建设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师队伍素质明显提高,教师结构日趋合理,教学改革逐步深入。为此,我们坚信,随着课程建设规划的实施,必将使遗传学课程的教学步入一个良性发展的轨道。

关闭